快速导航: 办公系统 丨  财务系统 丨  图书馆 丨  教务系统
学校首页 | 加入收藏 | 英文版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孙利民研究员、任炬教授和王志波教授应邀来我校举办学术讲座
 发表时间:2021-07-06 点击次数:
     20201113日上午9点,应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CCF物联网专业委员会走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孙利民研究员、任炬教授和王志波教授依次做了学术报告。报告由学院副院长李建军教授主持,学院师生200多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首先,孙利民研究员以“物联网智能安全与安全智能”为主题进行了学术报告。近年来针对物联网的攻击事件层出不穷,对物联网进行安全防护已经迫在眉睫。首先简单回顾近年来针对物联网的攻击事件,主要分为了四类风险,分别为利用物联网终端窃取用户隐私、物联网终端成为了网络攻击的跳板、敲诈/绑架/勒索和海量IOT终端对物理系统的同步攻击(破坏),然后探讨物联网安全的研究热点,着重介绍物联网智能设备的安全问题,介绍了海豚音攻击和智能语音助手攻击,以及用智能化解决物联网安全技术,重点讲述了联网设备自动发现和识别以及物联网在线设备防护,普及了小白如何攻击一个物联网设备,从设备发现、寻找设备漏洞、分析开发利用脚本和设备利用,希望广大师生了解这些黑客惯用的手段来提高物联网安全意识,最后展望了物联网安全的未来研究方向。

  

 

  【孙利民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简介】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大学物联网安全讲席教授,中科院工控系统安全学术带头人,物联网信息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CCF物联网专委会副主任。带领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课题、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中科院先导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课题,针对国家实际需求研究相关的核心技术来解决卡脖子与短板问题,出版学术书籍5部,申请国家专利80余项,在ACM TOSNIEEE TPDS TMCUSENIX SecuritySENSYSMOBISYSICNP等国内外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牵头或参与制定多项物联网与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部分成果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然后,任炬教授以“面向移动终端的实时多人姿态识别系统”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首先他以案例引入姿态识别,如AI、体感游戏等,人体姿态估计与识别是许多视觉移动应用的关键技术。然而,由于现有的多人姿态估计的模型计算量太大,因此无法在移动端设备上取得实时效果。本次报告介绍了移动终端设计的实时多人姿态识别系统—MobiPose,该系统提出了三个创新性的设计方案有效提升了姿态识别效率。首先,MobiPose采用基于运动矢量的方法,通过对人体关节进行细粒度跟踪来快速定位连续帧中的人体框架,以此替代计算量繁重的CNN检测模型。其次,MobiPose设计了一个轻量级的移动端姿态识别模型,采用轻量化多阶段特征提取技术,在确保模型的准确性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系统检测的实时性。最后,MobiPose充分挖掘了CPUGPU的异构算力来实现姿势估计模型的并行化运算,进一步提升了检测效率。实验表明,该系统在商用智能手机上达到了每帧3人,每秒20帧以上的姿态估计效果。任炬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问题展现在我院师生面前,其深入浅出的话语,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研究的魅力。

 

 

  【任炬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

  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青年科协副主席,湖南省杰青。入选中国科协第四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计划,荣获IEEE TCSC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通信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IEEE ICC19IEEE loP18最佳论文奖,以及IEEE HPCC19杰出论文奖等奖项。研究领域包括物联网、网络计算及网络大数据等。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科基金、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联合企业研制了智能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终端等一系列产品,并广泛应用于湖南省湘雅医院、市属中小学等企事业单位,作为主要发明人完成专利转化1000万元。在IEEE JSAC, ToN, TMC, ACM CSUR等国际权威期刊及ACM SenSys,IEEE INFOCOM,ICDCS等国际重要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11篇论文入选ESI1%高被引论文),并出版英文专著和中文专著各一部,现担任IEEE TVTPPNA期刊副编辑。     

  最后,王志波教授以“智能物联网系统安全初探”为题进行了学术报告,物联网设备无处不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物联网系统的智能化,同时也引入了新的安全威胁可能,物联网安全事件频发,IOT设备已成为了黑客们热衷使用的“新武器”,AIOT面临新的安全威胁,AI技术的引入扩大了新局面,比如感知欺骗攻击和AI模型攻击。本次报告从感知层面和计算层面探讨智能物联网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在感知层面,设计了跨摄像头

 

  【王志波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大学,获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安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在网络与安全领域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CCF A类论文30余篇,发表在JSACTMCTDSCTCTPDSTIFSICCVCCSINFOCOMAAAI等顶级期刊和会议上,7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荣获IEEE HPCC 2019杰出论文奖和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主持与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受邀担任IEEE INFOCOMIEEE IPCCCGlobecomICC等多个国际会议的大会程序委员。现为IEEE/CCF/电子学会高级会员、CCF物联网专委会常委、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和电子学会物联网青年专技组常委。

  本次学术讲座完满结束,孙利民研究员、任炬教授和王志波教授的学术报告让学院师生拓宽了物联网视野,全院师生获益良多,为今后的学术和科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刘寄文  /刘寄文、潘毅辉)

版权归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所有2014-2021@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长沙校区) 电话:0731-85623096 Email:5846856@126.com